在武汉市蔡甸区中建钢构武汉有限公司出产车间内,设备轰鸣声、焊接声、切开声交错。巨大的出产车间里,一个娇小的身影蹲在一块弧形钢构件前仔细焊接。跟着焊枪头游走,蓝白色弧光闪耀,构件接缝处似乎岩浆凝结。
她便是中建钢构武汉有限公司焊工李云飞。作业10多年来,她曾参加多个标志性建筑的焊接使命。
2013年,李云飞进入中建钢构武汉有限公司,成为一名“钢铁成衣”。她白日在车间干活,晚上找废旧钢板练手工。手腕吊砖防抖动,焊枪稳步“走直线”,她静心苦练基本功,尽力提高焊接水平。
“做焊工,全凭手工说话,要把每一条焊缝都作为自己的‘脸面’。”李云飞说,“钢材一次焊欠好,需求刨开从头焊,既荒度时刻和资料,又耽搁出产进展。咱们一定要谨慎仔细,争夺一次焊接到位。”在焊接每一根钢构件前,李云飞都会重复揣摩最优焊接办法。实操时,她总能在损耗最少资料情况下,完结各项焊接使命。
圆管焊接,一蹲便是一整天、一趴便是数小时,对李云飞这位老焊工而言早已习气。2022年,她曾和14位工友在8个月时刻里霸占了世界性难题:将板厚200毫米、屈从强度达690兆帕的高强度钢焊接得严丝合缝。
“异形钢构件,腔内最窄的当地仅有30厘米,只容得下我半个身子。”李云飞回忆说,人在腔内焊接,火枪在腔外炙烤,好像架在铁板上灼烧。面临困难,李云飞和工友们没有畏缩,硬是啃下这块“硬骨头”,一次总装焊接合格率到达98.5%以上。
再普通的作业,尽力坚持也会成果特殊之举。面临波折时,从不泄气;遇到困难时,勇于创新,这便是李云飞对工匠精力的诠释。“我将和广阔产业工人一道,扎根一线、精进技术,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李云飞说。(经济日报记者 柳 洁 董庆森)

![]() |
15917712772 |
![]() |
东莞企石镇东平村力创办公楼6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