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 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之后,日本海军除加紧完成“八八舰队辅助舰艇建造计划”中所列的14艘5500吨级水雷战队旗舰外,仅新建了一艘带有试验性质的2890吨级小型巡洋舰夕张号,主要的财力和人力都集中到了10000吨级、安装8英寸主炮的大型巡洋舰(这是华盛顿条约允许自由建造的最大辅助舰艇)的建造上。从1922年到1928年,日本先后开工了2艘7100吨级侦察巡洋舰(古鹰级)、2艘8300吨级侦察巡洋舰(青叶级)和8艘安装10门8英寸主炮、8-12具610mm鱼雷发射管的10000吨级大型巡洋舰(妙高级、高雄级),可谓不遗余力。
同一时期,英国开工了11艘10000吨级、装8门8英寸主炮的“郡”级,美国则建造了2艘“彭萨科拉”级(10(9门8英寸主炮)和2艘“波特兰”级(9门8英寸主炮)。因为“海军假日”的到来被迫中止的主力舰建造竞赛转移到了未有明确规定的辅助舰领域,依然是很大一笔开支(1926年日本海军军费已经占年度国家预算的15%)。所以到了 1927年6月20日,美国将英、日两国代表召集到日内瓦,展开针对巡洋舰和潜艇问题的新一轮裁军谈判。
美方的意见是将华盛顿条约中主力舰吨位5:5:3的比例扩展到辅助舰,但拥有广大海外殖民地的英国希望尽可能多保留小型巡洋舰,以保护其通商航线,遂提出反建议:如要维持5:5:3 比例,须将巡洋舰排水量上限由10000吨减至7500吨,以便在总吨位相同的情况下增加可用舰的数量。对美、日这两个急需大型巡洋舰在太平洋腹地作战的国家来说,这一建议当然没有办法接受,日内瓦会议最终草草收场。直到1930年1月21日,当大萧条的恐慌已经笼罩全球各国时,新一轮的海军裁军会议才在伦敦重新召开。由于英国在小型巡洋舰的问题上做出了让步,参会的日本海军省代表则放弃了军令部此前提出的辅助舰总吨位和大型巡洋舰吨位相当于美国七成的底线日,五大国终于在条约文本上签字(法、意未批准关于辅助舰的条款),史称第一次伦敦海军条约。
伦敦条约的核心是对巡洋舰、驱逐舰、潜艇这三种华盛顿条约未作明确限制的“辅助舰艇”单舰的吨位和装的10000吨以下小型载机舰也列入航母范畴,其吨位计入总配额。巡洋舰方面,条约第三部分第15条对其进行了类别上的细化:标准排水量在1850吨以上、主炮口径超过5.1英寸(130mm)者统称为巡洋舰,其中主炮口径超过6.1英寸(155mm)者称重巡洋舰(日本海军称“甲级巡洋舰”,简称甲巡),不超过6.1英寸者称轻巡洋舰(日本海军称“乙级巡洋舰”,简称乙巡)。华盛顿条约规定的巡洋舰单舰吨位不超过10000吨、主炮口径不超过8英寸的上限依然有效。三强中,美国可以保有18万吨重巡洋舰(18艘)和14.35万吨轻巡洋舰,英国可以保有14.68万吨重巡洋舰(15艘)和19.22万吨轻巡洋舰,日本只能拥有10.84万吨重巡洋舰(12艘)和10.045万吨轻巡洋舰,其有效期到1936年12月31日为止。
川西九四式2号水侦(E7K2),1933年2月首飞,时速 259 公里时续航力达14小时。
对自1907年以来就以美国为假想敌、潜心钻研“渐减邀击作战”的军令部来说,这当然并非是什么好消息。根据“渐减邀击”思路制订的《联合舰队战策》规定,在美日两国主力舰队进行最后决战的前夜,以水雷战队(鱼雷战部队)为基干的夜战部队--第二舰队应对美舰施以夜袭,以求最大限度削弱其主力舰,减少参加决战的美舰的数量。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可以自四个方向对美国舰队发射鱼雷,夜战部队分为两个群,下辖第3战队(4艘金刚级高速战列舰)、第4至第8五个巡洋舰战队(每队4艘重巡洋舰)、第1至第4四个水雷战队 (每队4艘5500吨级轻巡带16 艘驱逐舰)和2艘“重雷装舰”,在五个巡洋舰战队中,除了第4战队由指挥官直接率领外,另外四队分别统率一个方向的夜战分队,在发射鱼雷前驱散美军护卫巡洋舰。
这样一来,即使把第4战队排除在外,另外4支巡洋舰战队也需配备16艘重巡洋舰,日本海军也正是按照这一战策机械地规划其重巡洋舰的建造工作的。到1930年伦敦条约签署时,其12艘重巡洋舰已经编成了第4(高雄级)、第5(妙高级)、第6(古鹰级、青叶级)三个战队,还差一个战队(4艘)。但伦敦条约已经把日本重巡洋舰的总数限制在了12艘,战略思维呆板、小聪明却不少的日本人马上想到,由于轻/重巡洋舰只有主炮口径上的分别,他们能够利用剩余的轻巡洋舰吨位建造特殊的“条约型多炮塔轻巡洋舰”,其排水量和防护水平与重巡洋舰相当,只是主炮口径较小;待“海军假日”结束,这些军舰可以迅速换上8英寸主炮,变身为重巡洋舰。
1931年,日本海军在“昭和六年度军备补充计划”(通称丸一计划)中列入了首批4 艘“大型多炮塔轻巡洋舰”,即对外号称8500吨的最上级。当时日本实际拥有2艘3500吨级轻巡(天龙级)、14艘5500吨级轻巡(对外号称5100吨级)和一艘夕张号,总吨位高达8.1万吨,只剩不到2万吨的余额。但英美两国允许日本在1936年建造新舰替换舰龄将满18年的2艘天龙级和5500 吨级轻巡中最旧的球磨号,日本得以“预支”1.21万吨额度,凑出了3.2万吨的剩余。
最上级完工后将组成第7战队,除参与夜战外,还可担任航母机动部队的防空护卫舰。它们的主炮口径由5500吨级轻巡的140mm扩大到155mm,为5座三联装样式,三联装155mm 炮塔的重量与双联203mm炮塔大致相当,可以很方便地将15门155mm 主炮更换为10门三年式203mm炮(这一构想明文记载于1931年7月30 日通过的《国防兵力需求》说明改案中),具备与高雄级和妙高级重巡洋舰相当的火力。
事实上,军令部当时还考虑要把3艘较旧的球磨级轻巡洋舰大井、北上和木曾改造为战策中列入的“重雷装舰”,即只保留4门主炮、安装40具鱼雷发射管的专用雷击舰,并让剩下的一艘球磨级(多摩号)也转为警备舰。如果这些步骤能在1936年底前进行,日本现役的5500吨级轻巡将减少到9艘,又可以空出2.04万吨的余额。除去建造最上级时的预支,还剩下大约1.69万吨的余额。得寸进尺的日本海军当然要把这个空子钻足。所以,在丸一计划最初的草案中,新建“大型轻巡洋舰”的数量高达6艘,除了4艘8500吨级的最上级(设计代号C37)外,还有2艘较小的8450吨型(设计代号 C38),预备完工后组成第8战队。这就是利根级最初的雏形。
军令部的如意算盘是:最早建成的2艘古鹰级和2艘青叶级重巡洋舰(第6战队)每艘只安装了6门8英寸主炮,战斗力不如同期的美国重巡;如果用第8战队来顶替第6战队,不仅加强了夜战部队的火力,还可以将古鹰级转用于非律宾作战。但这笔算盘显然是打早了:1930—1932年相继执政的滨口雄幸、若规礼次郎、犬养毅三个文官内阁都与军人不睦,民政党和政友会控制的国会也拒绝通过这项预算案。经过一系列斡旋折衷,最后政府与海军省达成妥协:海军在丸一计划中只列入4艘最上级,将2艘8450吨级轻巡的建造案挪到1934年度补充计划(丸二计划)下;政府则在1933年追加一笔补充拨款给海军,用于大鲸号潜艇母舰(轻型航母预备舰)的建造。
日本海军想方设法钻华盛顿条约的空子,在设计时即准备换装203毫米主炮的最上号“轻”巡洋舰。
1931年10月27日,C37案首舰最上号在吴厂动工,其余三舰也于1934年前相继动工。它们在建造过程中广泛采用电气焊接技术和HT高张力钢以减轻重量,但竣工时的排水量依然超过11200吨,比名义上的吨位多出近1/3。最上级在1935-1937年相继竣工,恰好达成丸一计划在1936年底前建成全部4艘8500吨级乙巡的目标。彼时日本已正式退出海军条约,四舰遂于1937年统一进厂更换主炮,成为拥有10门8英寸舰炮的新锐重巡洋舰。在西方,它们被称为“惊人的违规舰”。如果C38案依其初始设计开工,也将成为与之类似的军舰。但从丸一计划通过(1931年)到丸二计划成型(1934年)的几年里,技术进步和日本海军战术需求的变化大大改变了C38案的外观,最终催生的是一型与最上级截然不同的载机巡洋舰--利根级。
日本海军的对美“渐减作战”,最初是以“七成军力论”和战略防御思想为基础的,即联合舰队的主力舰与辅助舰艇吨位均达到美国的70%,日本不主动进攻,等待美舰驶往九州东南时再行迎击,此前则以水雷战队对其加以削弱。
华盛顿会议后,由于日本接受了主力舰吨位只合美国65%的比例,军令部认为这不足以保证胜算,为此必须拓展战略空间。对策之一是先发制人,在开战之初就占领美国亚洲分舰队的基地关岛与菲律宾,并在一战后获得的马里亚纳群岛上修筑防御设施。对策之二则是布置两道阻滞线,第一道在密克罗尼西亚群岛附近,以潜艇为主力,目标是削弱自夏威夷驶往菲律宾的美国舰队,第二道在马里亚纳群岛以西,以夜战部队为主力,目标是在决战前夜给予美国舰队以重创,保证部署在菲律宾近海的主力舰队可以在最后一天的决战中取得完胜。决战的地点则应尽量远离本土。
伦敦条约签署后,日本在辅助舰艇吨位上也没能实现对美七成的比例,这使军令部的恐慌再度加重。1930-1931年,军令部第一部(作战部)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加强自夏威夷到菲律宾航路上的渐减兵力、特别是潜水战队和水雷战队的力量上,著名的“九段作战”方案也在这几年里初具规模。军令部尤其强调,为了在最后的决战到来前使美军主力舰被削弱30%以上,必须把远洋潜艇部署到夏威夷附近,一俟美舰驶出珍珠港,就对其进行“统制鱼战”。
所谓“统制鱼雷战”,指的是两支潜艇编队自90度对角线方向朝敌舰同时发射大批鱼雷,这样不论敌舰朝哪个方向转舵,都会陷入雷阵中不得脱身。和《联合舰队战策》中夜战部队的雷击战术相比,可谓如出一辙。当时日本已经研制出射程40公里的九三式氧气鱼雷,其潜艇用版本九五式(1935年作为制式兵器采用)射程也达12公里,具有威力大、速度快、雷迹隐蔽的优点。尽管氧气鱼雷性能极不稳定,经常提前爆炸,日本海军当局还是对其奉若神明,将之作为“统制鱼雷战”的基干武器,甚至为此取消了所有新造潜艇的尾部鱼雷发射管,以达成艇首鱼雷齐射的统一性。
问题在于,潜水战队乃是“渐减作战”中第一个出场的力量,其部署位置主要在美军基地夏威夷附近,甚至要深入美国本土西海岸与夏威夷之间,这两处必然有美军巡逻机监视。潜艇本身的生存力并不强,侦察和搜索能力也很低下,加上日本的无线电通讯技术不过关,如果提前出动潜水战队却未曾发现敌舰,“渐减作战”从一开始就将彻底失败。所以早在1931年5月,海军中就有人提出建造特殊的“搜索巡洋舰”的想法--这种巡洋舰不必装备太多重炮,但速度、续航力和侦察能力应当强于普通巡洋舰,单舰可以指挥一个由10艘潜艇组成的战队。搜索巡洋舰应能在开阔海域侦察到敌方舰队,并对其进行长时间跟踪,同时利用无线电引导己方潜水战队朝敌人靠近。
在这一背景下,1932年6月,军令部通过了《第二次补充计划立案要旨》,对预定在1934-1938年实施的第二次海军军备补充计划(丸二计划)进行规划。丸二计划确定重点补充用于“渐减作战”的潜水战队和航母机动部队,主体工程为新建5艘13500吨级、航速36节的中型航母舰体,其中2艘为G8设计案航空巡洋舰(后演化为苍龙级航母),2艘为J8设计案高速给油舰(剑崎级,后改造为祥凤级轻型航母)。潜水战队方面,新建2艘可以用作水下旗舰的巡潜3 型远洋潜艇,以及2艘1400吨级的海大6改型潜艇,以便在1940年之前再组建两个新战队。为了与这些潜艇相配合,丸二计划除新增3艘可充当袖珍潜艇“甲标的”母舰的大型水上飞机母舰(千岁、千代田、瑞穗)的建造计划外,还对原定列入的2艘C38案大型轻巡洋舰的用途进行了大幅变更。
由于军舰总数受到海军条约的限制,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通常集成有两项以上功能。例如,妙高级的设计用途是侦察和炮战,高雄级和最上级则是侦察和水雷战队先导舰。C38案的设计目的本来和最上级一致,但在加强潜水战队力量的大背景下,最终变更成了侦察舰兼“夏威夷方向潜水战队指挥舰”,并在1933年6月的内阁会议上获得了首肯。
1934年3月20日,经过大藏省审核的丸二计划草案正式通过,拨款总额达4.31亿日元。其中,2艘C38案轻巡洋舰共获得6253万日元的拨款,单舰造价达3126.5万日元。在此之前,1933年6月14日,C38案的设计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军令部的要求为:安装15门增大仰角的6.1英寸主炮、8门5英寸高炮、12门机炮和6具610mm鱼雷发射管,舰载机4架,弹药库可抵御8 英寸炮弹轰击,机舱可抵御6.1英寸炮弹攻击,航速34节,续航力超过最上级。
C 38案的设计责任者(项目主管)是时任舰政本部第四部长的藤本喜久雄造船少将,设计担当(总设计师)则是部员江崎岩吉造船中佐。在日本重巡洋舰史上,这也是第二次完全由藤本系人马担纲设计工作--属干“八八舰队辅助舰艇建造计划”的古鹰级和青叶级由造船界元老近藤基树充任设计组长,设计担当则是平贺让;妙高级最初由平贺让担任设计组长、藤本喜久雄负责具体设计,后来因为藤本趁平贺出国考察时擅自修改了他的设计的具体方案,平贺让愤然退出舰本第四部,藤本遂起用新人江崎岩吉和自己搭档设计高雄级。最上级“大型轻巡洋舰”则是藤本与平贺让的高徒福田启二造船少佐(他和藤本私交尚好,1934年“友鹤事件”后出任第四部基本计划主任)合作完成的,不过到设计C38案时,藤本还是决定让留学过英国、深味“海军假日”时期英美军舰设计特点的江崎中佐来担纲。
利根级的主要设计师江崎岩吉造船中佐(1890-1986)。以海军造船中技士(中尉)身份加入吴工厂造船部
江崎岩吉也的确很有名家之风,他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否决军令部的设计指标。按照江崎的看法,既然 C38案的主务是远程侦察和指挥潜水战队,参与夜战只是次要任务,那么安装5座三联装6.1英寸炮塔就显得多余。第8战队编组后是要顶替古鹰级,其火力只需比单舰6门8英寸主炮的古鹰级略强,所以4座三联装6.1英寸炮塔已经够用了,空出的位置能安装大型弹射器和舰载机用的起重机。4架舰载机则显得过少,应调整为2架三座水侦加4 架双座水侦。军令部又“研究”了两年,到1936年初终于批准了江崎的建议,将新舰的火力指标调整为12门6.1英寸主炮,但要求将鱼雷发射管的数量增加到12具,舰载机增加到6架,最大航速36节。此时C38案的基本设计已结束了。
大部分英文资料均称,利根级在开工时仍有5座三联装155mm主炮塔,只是在后来换装双联203mm主炮时才将炮塔数量减少到4个。但是从战后发现的1934年度机密《海军省年报》中“兵器制造状况”一栏不难发现,日本海军在当年内总共订制了10座三联装155mm 炮塔,并且写明了用途为“最上、三隈、铃谷、熊野各5,利根、筑摩各4”。考虑到国力并不充裕的日本民族那种物尽其用的节俭精神,C38案在开工时显然就只有4座主炮塔。
依照军令部最初的设想,C38案新舰的船型应当与最上级相同,即勺形艏、平直上甲板配合波状舷弧线,干舷为首高尾低。但江崎实际上弃用了这一方案,为新舰选用了与他本人设计的高雄级类似的船身:舰首干舷高7.48米,中部4.68米,尾部仅比中央低50mm,整个船体的重量比最上级多1000 吨。军舰的全长(201.6米)也更近似高雄级(203.76米),比最上级(200.6米)有所增加,宽度则比最上级略小,长宽比在10.6到10.7之间。这可能是借鉴了吹雪级驱逐舰进行高速航行试验的成果。
在防护设计方面,新舰与最上级可以说大相径庭,这又是因为平贺-福田系与藤本 - 江崎系在设计风格上的差异。作为传统派,平贺让对军舰轮机舱的舷侧防御十分重视,着眼点在保护军舰的航行能力。他的学生福田启二设计的最上级在轮机舱外侧就有内倾20度、厚100mm的NVNC钢制装甲防护,机舱两端还有105mm厚的 NVNC 钢垂直隔壁。
藤本 - 江崎系则更加看重弹药库的保护,以防军舰被大口径炮弹直射后发生爆炸。所以C38案相较最上级,在弹药库的保护上有所加强。例如,最上级的水线度的NVNC钢制装甲带,自上而下逐步削弱到25mm,一致延伸到双层船底,部分装甲板兼充船壳外板。
机舱上部中层装甲板平坦部分为35mm的CNC钢,两侧倾斜部分为60mm 的 CNC钢。与之相比,C38案的水线mm的NVNC钢,但内倾角更大,其总长达77.8米、高6.95米,保护着内侧的机舱、锅炉室和尾部的舵机室,装甲带外侧还附着有较大的防鱼雷隔舱。机舱上部中层装甲厚31mm,两侧倾斜部则加厚到65mm,舵机和操舰室侧面采用100mm的NVNC钢制装甲防护,两端则是45mm的DS钢板。司令塔前部则由90mm 的NVNC 钢保护,后部70mm,两侧130mm。
弹药库的防御是江崎设计的核心。受主炮布局的影响,C38案的弹药库位于舰体前部第40/41号肋骨与第81号肋骨之间,采用装甲盒式防护。其外侧为内倾20度、厚100mm的NVNC钢板,高4米,深入水线米。弹药库上部的下层装甲甲板为56mm厚的 CNC钢板,超过最上级的40mm;装甲盒在下层甲板两端由55-145mm厚的NVNC钢垂直隔壁实施封闭,最厚部分也超过最上级的140mm。
由于 C38 案在表面上仍伪装成轻巡洋舰,所以主要火力其系与最上级相同的三联装60倍径三年式155mm炮,只是数量减少为4座。从设计平衡的角度看,炮塔分布应为前二后二。不过江崎岩吉认为,军舰的后半段可以空出来布置关键的航空设备,4座炮塔可以全部集中在舰首。江崎设计的另一型重巡洋舰高雄级当时在舰体中部布置了航空设备,试验证明,后主炮射击时的气浪可能对舰载机和弹射器造成损失破坏,烟雾也会影响航空操作,这更使他下定了决心。
主炮塔全部位于舰首的设计,在“海军假日”时代的军舰上并不罕见,法国的“敦克尔克”级战列巡洋舰、“黎塞留”级战列舰,英国的“纳尔逊”级战列舰都采用了此种布局,目的是在排水量有限的情况下尽量集中防护区域,并集中火力、减少弹着散布面。不过,这种设计在重巡洋舰上还是第一次出现。为克服主炮前置布局的军舰后方射界不良这一天然缺陷,江崎岩吉沿用了在高雄级上的设计,即2号炮塔与1号炮塔采用背负式设计,炮口均指向舰首,安装的地方较低的3号、4号炮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炮口全部指向舰尾。这样一来,必要时能够保证有3 座炮塔同时向后方射击,虽然因为上层建筑的阻挡无法完全避免死角,但4号炮塔左右两侧的射界也能够达到65度。
一些资料称,C38案的主炮布局是在为尚在技术论证阶段的大和级战列舰提供验证,理由是此种独特设计日后再也没在其他日本军舰上出现过,这种观点有过火之嫌。一则大和级的设计者福田启二在军舰设计风格上是属于保守稳妥的平贺流派,断然不会采用这种过于激进的设计,二来C38案本身是特殊的侦察巡洋舰,不需要太多的后方火力,采用此种布局属于事出有因。日后日本海军新造的大型军舰中,伊吹级重巡洋舰因为要担当炮战主力,采用的是和最上级相同的前3后2共5个炮塔的常规布局,但新一型潜水战队旗舰大淀级轻巡洋舰却和利根级一样没有后主炮,全部火力仅是舰首安装的2座三联装155mm 炮。可见火炮的布局设计有其必然性,其实是由军舰承担的职能决定的。
与最上级的155mm主炮相比,C38案的主炮最大仰角从55度增加到75度,射速为7发/分,使用弹丸重55公斤的九一式穿甲弹时射程22000米(仰角55度)。与之相比,日本最老的重巡洋舰古鹰级安装3座双联50倍径三年式203mm 主炮,射速5发/分,发射重110公斤的八八式穿甲弹时射程 29000米(仰角55度)。两相比照,C38的12门主炮一次齐射的弹丸重量(660公斤)和古鹰级已经相当,单座炮塔每分钟齐射弹丸的重量(1155公斤)甚至还优于后者(1100公斤),参与舰队作战至少不会吃大亏。不过,三年式155mm炮塔的防护之弱向来声名狼藉,其正面、天盖和侧壁仅有25mm的NVNC钢板防护,只能抵御炮弹破片的袭击,炮塔基座部分则有25mm厚的CNC钢板加以保护。
和最上级一样,C38案在舰体中部两侧安装有4座敞开式的双联 40 倍径八九式127mm高炮,每门火炮备弹200发。这种最大射程14600米、射高9440米的高炮性能差强人意,虽然名义上的射速可达14发/分,实际却只能达到7-8发/分,回旋和俯仰速度也不快。不过在最新的九八式100mm高炮问世之前,八九式127mm炮已经是日本海军最好的大口径高炮了。
近程防空武器方面,最初打算安装“丁式20公厘联装机铳”(日本山寨的麦德森M/35型20mm机炮),但军令部认为其口径过小,最终选用的还是4座双联九六式25mm机炮,每门备弹2000发,另加2座双联13mm机枪。
九六式机炮是横须贺海军工厂1935年购买法国哈奇开斯25mm机炮(日本海军称“保式二十五公厘二连装机铳”)的生产许可证之后自行改进的产品,附有九五式射击指挥装置,俯仰角-10~85度,最高射速260发/分,最大射高5500 米,实用数据则只有120发/分和不足3000米(这是日本人给出的数字,美军战后测试的结果只有1000米左右),射速既不够快,威力又不够大。1946年美军驻日技术代表团提交的报告称,九六式机炮要击落一架在1000米高度飞行的敌机,平均要发射1500发炮弹,一旦目标距离超过2000米,其射控装置就毫无用处。只因日本海军在小口径机炮这种“辅助兵器”的开发上不怎么上心,蹩脚的九六式居然生产了33000多门,安装到联合舰队几乎所有舰艇上。
鱼雷战能力是军令部关心的重点,也是藤本-江崎系的专长。C38案在后部射击指挥所之后的上甲板两舷布置了4座三联装九零式1 号鱼雷发射管,左二右二,口径610mm,具有一次再装填能力。鱼雷发射管长达8.87米,基座由电力驱动,可以在5.3秒内旋转105度,必要时也可以靠人工进行转向。最初配备的是24枚射程15公里的九零式压缩空气鱼雷,平时有12枚在发射管中,12枚在装填装置内,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更换为九三式1号氧气鱼雷。
动力方面,C38案采用与最上级重巡及苍龙级航母相同的4组舰本式大型蒸汽轮机,驱动4根推进轴,单组轮机在340转/分时输出上限功率38000马力,总功率152000马力,航速35节。每组蒸汽轮机都安装在隔开的独立机舱内,包括高压、中压、低压机各一台,通过减速齿轮与推进轴相连,带动一个直径3.8米的三叶螺旋桨。前机舱的6 台轮机驱动外侧的两根推进轴,尾机舱的6台轮机则驱动两根内轴,这一状况和最上级恰好相反。两个前机舱外侧的高压轮机还另外连接2 台巡航轮机,采用巡航模式时,两根内推进轴停转,外轴则由巡航轮机带动,轮机转速210转/分时的输出功率约23000马力,驱动军舰达到18节的巡航速度。
利根号舰首的4座炮塔布局。由于203mm主炮的身管长于原设计中的55mm 炮,利根级3、4号炮塔的俯角比设计的要小
最上级的前两艘最上、三隈在完工时安装有8座舰本式吕号大型锅炉和2 座小型锅炉,后两舰铃谷、熊野则取消了小型锅炉、江崎岩吉在C38案上也沿用了铃谷号的设计。舰本式吕号水管锅炉采用空气预热和过热技术、工作所承受的压力22千克/平方厘米,蒸汽温度达300摄氏度。8台锅炉分装在8个锅炉室内,每个锅炉室长40.32米,比最上号(44.24米)的略短。燃料搭载量则为2690吨,分装于65个油舱,比最上级的2119吨(铃谷、熊野为2303吨)有所增加。
C38 案设计之初,军令部对该舰的续航力并无太多要求,只是笼统地规定应不低于最上级(14节巡航速度时续航力8000海里)。但“海军假日”结束之际,日本的“九段作战”构想已经成形,开战之初,联合舰队的前进基地将由冲绳的中城湾变更为内南洋的特鲁克岛,军令部希望新舰具备在72小时内自横须贺基地驶往特鲁克的能力。为此,舰政本部修改了主力舰巡航速度的标准,将其由14节提升到18节。 C38案在比最上级增加了近1/5的燃油搭载量之后,也确实将续航力提高到了8000 海里/18节、12000海里/14节的水平。
1941年12月参加夏威夷作战时,两艘利根级在14节航速下甚至跑出了将近14500海里的续航力(原因之一是增加了内部燃料舱的载油量)!这一优点后来反而成为军令部指责舰政本部设计人员的口实--早知2690吨燃油过于充裕,还不如减少油舱的数量,把省下的舰体排水量用于武备和防护的加强。舰政本部的设计人员则针锋相对:倘若设计时不留出一定余裕度,遇到恶劣海况和紧急任务又如何应变?围绕着燃料舱问题展开的这类吹毛求疵的辩论很快还会在大和级战列舰上出现,军令部的对策也不过是发了一个“避免燃料过载”的空头指令,并且很快被舰政本部无视了。不过,C38案的凌波性,舰体复原性和舰员的居住性之佳倒是有目共睹的,堪称日本重巡洋舰之冠,这自然是日本海军十五年甲巡设计史结出的硕果。
观察:陈芋汐、全红婵分道扬镳?洛杉矶奥运还能看到这对 “金牌双保险” 吗
毕竟,那时候,陈芋汐已是 23 岁,全红婵也 22 岁 —— 对于女子 10 米台选手来说,2028 年洛杉矶奥运会时的陈芋汐、全红婵,都属于不折不扣的老将 —— 中国历届女子 10 米跳台单人比赛的奥运冠军、世锦赛冠军,没有人的年龄超过 20 岁。
天塌了,26号台风凤凰最强可达超强台风级,17级横扫菲律宾 进入南海后降至台风级,速度会持续减弱,未来预测登陆粤东,台湾和福建等地,将会对沿海地区带来台风影响,请做好防台准备#台风凤凰最强可达超强台风级 #台风 #台风凤凰 #26号台风凤凰 #防台风 @小助手
这是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后荆乡村的水泥路 一天什么也不干光拉车了 给人急死#泥巴路 #上热搜
俄加密货币富翁夫妇遭绑架 被肢解后埋尸迪拜沙漠 生前常在社媒发豪车私人飞机炫富 男性死者曾因欺诈罪入狱
公开资料显示,杨小伟出生于1963年9月,重庆人,曾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央网信办、国家网信办副主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等职,2023年任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高市早苗公然鼓吹武力介入台海可能性,我驻日使馆:不得不让人怀疑日本是否要重蹈覆辙?
答:日前,日本领导人在上发表露骨挑衅言论,公然鼓吹武力介入台海的可能性,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严重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粗涉中国内政,挑战中方核心利益。
十五运丨女子跳水10米台决赛举行:陈芋汐稳稳夺金,全红婵在看台为广东队喝彩
11月10日晚七点半,全运会女子10米跳台比赛在广东省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举行。此前的半决赛中,上海队的选手陈芋汐以423.7分的成绩,第一名晋级决赛。一共有12位选手晋级决赛,除了上海队的陈芋汐,还有北京队的张家齐,以及四川队的卢为。陈芋汐赛前准备。

![]() |
15917712772 |
![]() |
东莞企石镇东平村力创办公楼6楼 |